一、正在“重生”的日本经济 1.日本经济的缓慢复苏 从2012年夏季开始,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呈现下滑态势,随着日本政府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制度的结束,政策效果的削弱也令日本的内需有所下降。然而,从2012年秋季开始,美国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东盟经济增速有所加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告一段落,从而令日本的外需环境有所改善。2012年9月中国爆发大规模反日游行后,其负面影响正在逐渐减弱,2013年一季度,出口对于日本GDP增速的贡献度已转为正值。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积极因素对于设备投资的影响相对滞后,因此设备投资对于日本经济的支撑作用还未显现。此外,自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爆发后,日本政府对于灾后重建的财政支出大幅增加,这也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 在日本的家庭支出方面,从2012年四季度开始,日本的个人消费表现较为坚挺,老年人的购买意愿比较旺盛,汽车销量也不断回升;在就业方面,日本新增就业人数明显增长。 2.日元贬值给日本经济注入“强心剂” 近一年来改善最为显著的是日本的金融市场。2012年11月,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一度升至1美元=70日元的高水平,但随后日元进入贬值通道,2012年底已降至1美元=94日元的水平。 日元贬值给日本出口带来的积极影响逐渐显现。在以日元计算的出口额中,涉及出口价格和出口量2个要素。2013年3月以后,日本出口量的降幅有所收窄(数量要素的好转),与此同时,价格竞争力的提升也令价格要素有所好转。而日元贬值给日本出口带来的积极效果,也将在今后的出口实绩中进一步得以体现。 3.日本“投资立国”趋势增强 在内外需求均呈现好转的情况下,受益于出口以及金融刺激效果,日本经济正在企稳回升。日本银行2013年4月发布的《经济与物价形势展望》报告称,预计2013年度和2014年度日本的实际GDP增速将分别达到2.9%和1.4%,相比该行1月的预测值均上调。在物价方面,日本银行预计,日本的宏观需求与供给平衡将会持续改善,从而推升中长期的物价水平。2015年度,日本的“物价稳定目标”为增长2%。日本银行同时列举了日本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包括海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政府债务余额的增加等等。 在供需缺口超过2%的日本,要想缩小供需缺口,物价的上涨仅依靠日本银行的金融政策还远远不够,政府的经济增长战略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今的日本,除了受制于能源,以及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外,还面临巨额的财政赤字。加上因震灾导致的核泄漏事故令核电站运转停滞,日本出现大规模的电力供应不足,这些均给日本企业造成较大冲击。在2013年6月日本政府出台的作为经济增长战略的《日本再兴战略》中指出,必须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通过贸易与直接投资推动日本经济的长期增长。日本政府也由此逐渐确立了通过将日本企业以及日本人转移至海外,从而令GNI(国民生产总值)高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投资立国”的基本框架。海外事业的拓展,已经成为日本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二、日本首次出现连续2年的贸易逆差 1.以日元计算的2012年日本贸易逆差额再创历史新高 2012年,日本的出口额共计80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进口额共计8886亿美元,增长4.2%;贸易逆差达到873亿美元,相比时隔31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的2011年(逆差额323亿美元),逆差额再度扩大。如果以日元计算,日本2012年的出口额为63.7476万亿日元,同比下降2.7%;进口额为70.6886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8%;贸易逆差为6.9411万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此外,2012年,日本的出口量比上年下降4.6%,降幅高于受大地震影响的2011年(降幅2.9%)。另一方面,日本的进口量则连续3年增长,2012年增幅达2.2%,进口量指数更是创下历史最高的105.9点。 在出口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日元呈现出升值的态势。据统计,2012年,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期中平均值)达到1美元=80日元的水平,但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日元逐渐进入贬值通道,到2013年1月,日元同比贬值10%,5月份,日元兑美元已降至1美元=101.08日元的水平,时隔55个月首次突破100日元大关。伴随着日元的贬值步伐,日本出口量增长显著,从2013年2月的同比下降15.8%开始触底反弹,3月降幅收窄至9.8%,4月为5.3%,5月为4.8%。 2.受贸易逆差扩大的影响,日本2012年经常项目顺差额大幅减少 数据显示,2012年,受贸易逆差额扩大的影响,日本的经常项目顺差额仅为607亿美元,相比上年几乎减半,也是自2001年(顺差879亿美元)以来,时隔11年首次低于1000亿美元。2012年,日本经常项目顺差额对GDP的比例仅为1.0%,相比上年2.0%的比例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尽管贸易逆差的扩大是主要原因,但服务收支的逆差额也连续2年呈现扩大态势,2012年已达到313亿美元。 3.日本对华出口额再度下滑,对东盟出口额同比增长5.8% 从2012年日本对主要国家(地区)的出口情况看,日本对华出口额仅为1447亿美元,同比下降10.4%,时隔3年再次出现下滑,也是对日本出口额降幅影响最大的因素。从日本对华主要产品的出口情况看,降幅最大的是一般机械,达23.6%,日本对华出口额减小的一半来自于一般机械的减少。受中国反日游行的影响,日本汽车企业在华当地生产受到巨大冲击,从而导致日本对华汽车发动机、柴油机等原动机出口额大幅下滑。日本对华推土机等矿山、建筑用机械的出口额也显著下滑。另一方面,日本对华金属加工机械的出口额则保持了增长态势。在电气机械方面,尽管日本对华数码相机的出口额实现同比增长,但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的出口额出现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受日本汽车企业减产的影响,日本对华部分汽车零部件、钢铁以及部分化学品的出口额均有所减少。从数量来看,2012年,日本对华出口量同比下降13.3%,连续2年呈下滑态势。 2012年,日本对东盟(ASEAN)出口额达到1298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对泰国的出口额在东盟国家中最高,达到438亿美元,增幅达17.2%。2012年日本对泰国的一般机械、机床、运输机械等产品的出口额均增长显著。2012年,日本对印度尼西亚出口额为203亿美元,增长14.7%;对越南出口额为108亿美元,增长12.4%。 2012年,日本对美国出口额为1406亿美元,同比增长11.9%,汽车零部件等运输机械的增长占比超过70%。此外,日本对美国的矿山与建筑机械、钢铁等产品的出口额也增长显著。同年,日本对欧盟出口额817亿美元,同比下降14.3%,对欧盟主要国家的出口额均呈现下滑态势。其中,日本对德国出口209亿美元,下降11.0%;对荷兰出口162亿美元,下降9.3%,对英国出口134亿美元,下降18.2%;对法国出口67亿美元,下降16.0%。 从进口情况看,2012年,日本自中国进口额为1890亿美元,同比增长3.0%,连续3年呈增长态势,但增幅相比2010年和2011年20%的水平大幅回落。其中,进口额最高的产品是包括智能电话在内的电气机械,一般机械进口额也大幅增长;同年,日本自东盟进口额为1296亿美元,同比增长4.0%,液化天然气进口额大幅攀升;自美国进口765亿美元,增长3.0%,汽车及其零部件等运输机械进口额的拉动明显;自欧盟进口835亿美元,增长4.0%,汽车以及医药品进口额增长显著。 4.日本除汽车以外的商品出口持续低迷 从2012年日本主要商品的出口情况看,受2011年日本东北部大地震的影响,一度出现大幅减产的汽车出口额有所回升,出口额共计1137亿美元,同比增长11.2%,主要是对美汽车出口大幅增长的拉动。此外,日本对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主要国家的汽车出口额也有所增长;对缅甸等东盟地区的二手车出口额增长显著。另一方面,受中日关系恶化的影响,日本对华汽车出口额连续2年下滑;对欧盟出口额也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而大幅下滑。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对欧盟的汽车出口额约为对东盟出口额的2.54倍,但2012年,日本对欧盟汽车出口额已骤降至88亿美元,而对东盟出口额则飙升至71亿美元,差距大幅缩小。 2012年,除日本的汽车出口额有所增长外,其他主要商品则受日元升值的影响出口持续低迷。数据显示,日本一般机械的出口额仅为158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2%。其中,半导体出口额仅为147亿美元,同比降幅达29.8%,主要是对中国、美国以及德国的半导体出口额出现大幅下滑。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装置市场规模同比下降15.2%,时隔3年再次出现下滑。全球经济增长的低迷令半导体的消费和需求持续下滑,投资也处于停滞状态。 尽管2012年日本一般机械出口额有所下滑,但机床出口额实现了10.1%的增长,达到118亿美元。据日本机床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日本外需机床订单额增幅达到30%,这也是2012年机床出口额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然而,2012年,日本的机床订单额出现8.6%的下降,仅为1.2124万亿日元,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欧洲的财政紧缩政策令日本外需机床订单额下降近10%。 此外,2012年,日本电气机械的出口额为1259亿美元,同比下降2.9%,除了对韩国电气机械出口额有所增长外,日本对中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美国的出口额均有所下滑。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2916亿美元,同比下降2.7%;预计随着智能电话以及移动终端产品需求的扩大,201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增长2.1%,达到2978亿美元。 2012年,日本钢铁产品出口额为550亿美元,同比下降2.5%;出口量达到4249万吨,同比增长3.1%。其中,日本对韩国和中国的钢铁出口额均连续2年下滑,但对洪灾之后重建需求大增的泰国的出口额同比增长25.6%,对越南的出口额增幅也达到26.5%。 从2012年日本主要进口产品的情况看,由于能源价格高企,在日本进口额增幅中,能源产品的进口额增幅占比从2011年的约50%骤增至2012年的90%。其中,日本的原油进口额达到1529亿美元,同比增长7.6%;原油进口平均价格达到114.8美元/桶,同比增长5.6%,连续2年超过100美元/桶的水平。此外,随着火力发电燃料需求的大幅增长,2012年,日本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达到8731万吨,同比增长11.2%;进口额更是高达753亿美元,增幅达到24.7%;进口量和进口额均创历史新高。 5.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正出现“两极化”倾向 尽管日本的出口短期内受制于海外需求的恢复情况,但长期来看必须强化日本产品自身的竞争力。为了掌握日本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变化情况,可以通过日本的出口物价以及出口产品占全球的市场份额分析。从出口产品占全球的市场份额看,由于日本企业海外转移生产的日趋活跃,日本出口产品所占份额总体呈现减小的态势。其中,日本的一般机械和运输机械的出口物价总体变化不大,出口产品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也并未出现显著下滑。然而,在钢铁、金属制品以及化学品方面,日本的出口物价已出现上升态势,从而抑制了日本上述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的提升。另一方面,日本的电气机械则出现了全球份额以及价格的同步下滑,这与日本其他出口产品形成鲜明对比。日本的电气机械生产企业和新兴市场国家企业陷入了价格的“苦战”,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逐步下滑。 三、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内直接投资情况 1.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连续2年增加 2012年,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2.5%,连续2年增长,仅次于2008年(1308亿美元),居历史第二位。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从2010年底开始触底反弹,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采取了强化海外生产基地建设的战略。 由于多数日本企业认为日本内需出现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出口型产业甚至内需型产业均加快了向海外进军的步伐,加上一直持续至2012年底的日元升值进程,日本企业为了分散震灾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扩大了海外的生产规模,从而使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加速。进入2013年,日本的对外投资依然呈加速之势,2013年前4个月,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已达到381亿美元,同比增长11.5%。 2.日本对美直接投资以非制造业为中心 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国(地区)看,2012年,日本对北美地区的直接投资达到358亿美元,约为2011年的2.4倍,从而超过对欧洲和对亚洲的直接投资,居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国(地区)首位。在日本对北美地区的直接投资中,美国连续3年成为最大的投资对象国,2012年达到320亿美元,约为上年的2.2倍。其中,日本对美国的通信业以及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与保险业等非制造业的直接投资约占其对美投资总额的60%(205亿美元),尤其是对美国金融保险业的投资同比增长1.2倍,约达到50亿美元。另一方面,日本对美制造业的直接投资额为115亿美元,同比增幅也达到58.4%,主要是一般机械及运输机械的投资额增长显著。 2012年,日本对亚洲的直接投资额为335亿美元,同比下降15.2%,但依然保持了较高水平。其中,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为135亿美元,同比增长6.6%,创1996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尽管中日关系有所恶化,但日本对华投资仍然连续2年突破100亿美元,中国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日本第二大投资对象国。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领域,目的是生产基地的扩大以及产能的扩大,涉及行业主要是一般机械、电气机械以及运输机械。尤其是运输机械,日本各汽车制造商纷纷扩大在华生产,2012年投资额增幅超过90%。在其他亚洲国家中,日本对韩国直接投资40亿美元,同比增长63.8%。其中,化学和医药行业的投资额占比约30%。由于2011年出现120%的大幅增长,2012年,日本对东盟投资在比较基数的影响下有所下滑,降幅为45.7%。尽管如此,进入2013年,由于中日关系仍在趋冷,日本企业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迅速增加,日本投资从中国逐渐转向东盟的趋势愈发显著。 2012年,日本对欧洲直接投资310亿美元,同比下降22.1%,相比历史最高纪录的2011年120%的增幅出现大幅回落。其中,英国是日本对欧洲的最大投资对象国,达到119亿美元,同比下降15.9%,主要集中于矿业、零售与批发业、金融与保险业等非制造业,日本对英国上述领域的投资额占比超过80%(97亿美元)。 3.日本对矿业的直接投资创历史最高纪录 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看,2012年,日本对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为493亿美元,同比下降15.0%。其中,对化学与医药(65亿美元,下降66.9%)以及食品(24亿美元,下降71.0%)的直接投资额均出现显著下滑;在运输机械领域的投资达到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倍,自2008年以来时隔4年再次超过100亿美元;对一般机械的直接投资额达80亿美元,同比增长41.1%。 在非制造业方面,2012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达到731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尤其是矿业方面的投资达209亿美元,增长27.1%,连续4年呈现上升,并且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除矿业外,日本对批发和零售业的直接投资为184亿美元,增长48.1%;金融保险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连续6年超过100亿美元,达到142亿美元,但与上年相比下降25.6%。 4.日本企业对外并购数量创历史新高,并购额有所下滑 2012年,日本企业对外并购额为506亿美元,同比下降24.4%,比创历史最高纪录的2011年(669亿美元)有所下滑。日本企业的对外并购项目则达到485宗,创历史最高纪录,日本企业正在进入对外并购的扩张期。 从日本企业对外并购企业的国籍看,2012年,日本企业并购额最高的国家为美国(226亿美元),其次是英国(48亿美元)、澳大利亚(52亿美元)、加拿大(35亿美元)以及法国(32亿美元)。从并购的行业分布看,日本企业在石油与天然气领域的并购额最高,达到71亿美元;其次是医药品行业(44亿美元)、保险业(40亿美元)以及精密机械(36亿美元)。此外,2013年上半年,日本企业的对外并购额为168亿美元,同比下降29.4%。 四、贸易规则——日本参与FTA谈判的动向 1.日本参与“大型”FTA的谈判 全球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正在趋向“大型化”。进入2013年,日本也开始陆续与大型市场国家(地区)进行FTA谈判,包括2013年3月的日中韩FTA,4月的日欧EPA/FTA,以及5月的RCEP首轮磋商等。此外,2013年7月,日本正式以第十二个谈判国的身份参加了TPP第十八轮谈判。尽管日本政府也同样意识到,日本参与的任何一个FTA谈判均面临重重困难,但在当前全球大型FTA谈判加速的背景下,日本作为全球主要的贸易国,必须积极参与其中,推动FTA谈判进程,从而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从日本与主要国家(地区)贸易额的变化看,过去10年,日本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额增幅要低于对中国和韩国的出口额增幅。在签署FTA之后,不仅对亚洲地区,日本对巨大的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额均有望实现大幅增长。 对于广域FTA的重要性,日本产业界也同样高度关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2013年4月发布的《关于日本贸易战略再构建的建议》指出,作为贸易战略,首先要通过签署广域的FTA来实现“全球供应链以及价值链的便利化”。此外,活用FTA已成为强化日本企业在东亚的生产网络的关键一环。该联合会还指出,“为了将日本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从亚洲拓展至欧美等发达国家,推进TPP、中日韩FTA、RCEP以及日欧等4个广域FTA谈判非常重要。” 2.日本商业界高度期待日本与中韩缔结FTA 2011年12月,中日韩宣布完成三国FTA官产学共同研究;2012年5月,在第五次日中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同意年内正式启动FTA谈判;同年11月,三国宣布正式启动FTA谈判;2013年3月,中日韩FTA首轮谈判在韩国首尔举行,首轮谈判在谈判领域方面将主要依据2011年通过的《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政界、商界、学界)联合研究报告》。根据联合研究报告,谈判的领域主要包括商品、服务、投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知识产权和环境等。有关农业的谈判在报告中并未提及,但是可以参照韩美FTA的内容做出补充。《研究报告》指出,关于三国的贸易关系,区域内的贸易比例相比欧盟(EU)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均“处于较低水平”(最高比例是2004年的24.1%,2011年为21.3%),此外,报告还指出,中日韩FTA“将成为三国新的增长动力”。同时列举出包括全面且高水平的协定、与世贸组织(WTO)规则接轨、力争三国间利益平衡、照顾敏感产业在内的4项基本原则。此外,日韩担心“FTA将使中国大量廉价农产品流入,重创本国农业”,如何消除这一顾虑将成为课题。报告还指出“应尽量照顾各国的敏感产品”,日本要求对本国的大米等产品予以照顾。 3.日欧EPA/FTA谈判中“非关税壁垒”成为关注焦点 2013年3月,日本与欧盟首脑就推动EPA/FTA谈判达成协议。为了获得欧盟各成员国对日谈判的权限,欧盟委员会于2012年7月发布了《谈判方针》。该《谈判方针》包括:(1)促使日本消除包括汽车领域内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欧盟则实施关税下调的“平衡”原则;(2)在谈判开始的1年内“若日本不撤销路线图中的非关税壁垒,以及铁路、市内交通等公共采购进展不利,则将中止谈判”。 欧盟委员会在发布对日EPA的《谈判方针》的同时,还发布了《欧盟与日本贸易关系的影响评价》报告。报告针对日本的商品、服务、公共采购等多个领域提出了签署FTA后的“期待”,并且列举了目前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商品方面,报告列举了日本的医药品管制、汽车技术规格以及适应性评价标准、医疗器械领域的新产品导入手续、加工食品的规格违反以及通关手续的繁杂等问题;在服务方面,报告列举了日本的金融服务以及通信领域的不完全竞争政策;在公共采购方面,则列举了日本以铁路领域的“安全注释”为代表的可能与WTO《政府采购协定》相关的“限制解释”相悖的情形,以及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的透明度等问题。 4.“ASEAN+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是在2011年11月召开的第21届东盟峰会上由东盟十国领导人正式宣布启动。RCEP强调了“东盟的主导作用”,以东盟为中心构筑“ASEAN+1”的FTA网络(日本、中国、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然而,来自日本产业界的调查称,日本企业的生产网络正在从东亚扩展到更加广泛的地区,ASEAN+1的FTA对于国际分工而言并非是一个高效率的网络。 目前,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均已签订FTA,但彼此的自由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仅以货物贸易为例,依照已缔结的FTA,东盟与中国于2012年实现94.3%的税目零关税,东盟与日本将于2023年实现64.5%的税目零关税,与印度于2017年实现74.2%的税目零关税。根据《RCEP谈判指导原则和目标》,RCEP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将高于东盟业已签署的FTA,这意味着各国在不同领域面临着深化开放的压力。RCEP内部的5个FTA都是双边的,如何整合业已存在的FTA以及如何在没有建立FTA的国家间(如中日之间、中印之间、日韩之间等)相互开放市场,也是RCEP建立的一大难点。 5.大型FTA给日本贸易带来的影响 2013年7月,日本作为第12个谈判国正式参加了TPP第18轮谈判。自从2010年12月日本时任首相菅直人表明参加TPP谈判以来,经过约2年半的时间,日本终于正式加入TPP谈判。至此,日本所参与的中日韩FTA、日欧EPA、RCEP以及TPP这4个大型的FTA谈判均在有序推进。在日本政府2013年6月公布的《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了“到2018年,在日本的贸易额中,FTA所占比例提高至70%的目标”。 从FTA给日本出口带来的影响看,在汽车等运输机械的出口额中,TPP谈判国所占比例达到42.5%,其中对美出口占比达到30%。因此,汽车业界对于TPP抱有较高期待。此外,在一般机械、电气机械、化学品以及钢铁产品的出口额中,RCEP谈判国所占比例超过50%(其中韩国与中国占比约30%)。日本为多个亚洲地区的生产基地提供中间产品和零部件,而作为机械类关键零部件以及高性能原材料的高附加值中间产品的生产基地,日本在亚洲的生产网络中依然占据“核心”位置。 在日本进口的主要产品中,矿物性燃料、机械产品等大部分已实行零关税,仍在征税的产品主要是化学品和纤维类产品,食品进口也会受到影响。在日本的食品进口中,TPP谈判国所占比例达到44.7%,其中22.1%进口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占比也均达到6%。日本进口自RCEP谈判国的纤维制品占比达到90%,其中70%来自中国。此外,日本进口自欧盟的化学品较多,尽管绝大部分产品为零关税,但仍有一部分征税产品。 6.日本对于FTA的利用率正在不断提高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实施的《2012年度日本企业的海外事业问卷调查》显示,日本对已签署的FTA的利用率为36.9%,相比前一次调查的33.9%有所提高。其中,出口利用率为31.1%(2011年度为28.2%),进口利用率为36.0%(2011年度为35.8%),进口利用率略高于出口。而从日本不同规模企业对于FTA的利用率来看,大企业达到49.6%(2011年度为47.2%),中小企业仅为31.5%(2011年度为30.1%)。因此,对于那些致力于出口的日本中小企业而言,作为削减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利用FTA方面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