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0769-28681849

质检技术机构创构建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_检测资讯_

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我国目前质检技术机构在产品质量检验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在我国创建创新型质检技术机构及建立相应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进而,又着重论述了质检技术机构建立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以及方法和过程。 

  ■文/陈福江 

  质检技术机构是质监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质监部门有别于其他行政执法机构的优势所在,它为质监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开始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当前科技发展速度相比,质检技术机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足,科技支撑引领能力还不够强,公共技术服务能力还不适应企业需求,迫切需要大力提升检验检测和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型质检技术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产品质量检测检验面临的主要任务,质检技术机构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我国质检部门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近年来,全国各类质量事件频发不断,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社会顽症。追其原因,很多质量问题都出自于技术层面,这就要求质检技术机构不但要善于发现质量问题,最终还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质量问题。公布产品质量状况,为政府管理提供依据,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这就如同一个大夫给患者诊病,诊断后,由诊断大夫直接施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而我们只诊断出病情,而未做出进一步治疗,我们缺少一个治疗的过程:就是针对产品质量检验中发现的具体质量问题,进一步做出分析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法,再深入到企业,为企业进行技术攻关,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也就是说,加长质检技术机构的服务路径,从面向社会、面向政府的中端路径延伸到面向企业的终端路径。这需要质检技术机构具备治病能力,即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创建科技创新型质检技术机构是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而质检技术机构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创建科技创新型质检技术机构的保障。 

  总体思路 

  具备创新硬件条件的质检技术机构,在创建创新型质检技术机构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整套与之相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其有效运行提供保障。质检技术机构应改变原有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结构,引入创新要素并保留原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部分重要内容,重新建立一套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 

  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是对原有质量管理体系的升级、改进和完善。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依据新的管理要求和准则,采用新的模式和方法,在科学设置组织架构、合理实现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体系的创新性上,具体体现在:体系建立方法的创新性;体系框架结构的创新性;体系管理要素的创新性;体系管理制度的创新性。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与原质量管理体系相比,体系的内涵和范围也发生了相应地变化,其内涵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 

  建立体系 

  (一)建立的方法 

  1.调整质量方针 明确发展方向 

  创新型质检技术机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具有创新功能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因其功能和服务范围发生了变化,其质量宗旨和发展方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新的发展方向改变了原来质检机构检测检验的单一业务模式,拓展了业务范围,在开展检测检验业务的同时,开展项目研究、技术服务和信息传播与交流业务。新的发展方向体现出质检机构的创新性和综合性,原有的质量方针与未来发展方向已不相适宜,需要对原有质量方针进行调整,应在原质量方针中引入“创新”要素。如:某一具备创新条件的质检技术机构原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是:“科学、公正、优质、高效”,为了适应创建创新型质检技术机构的要求,将质量方针调整为:“科学、公正、创新、高效”。因为创新型质检技术机构的发展方向和质量方针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引起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质检技术机构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便成为创新型质检技术机构面临的主要课题。 

  2.依据管理准则 创建新型体系 

  在我国境内,对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质检技术机构,资质认定的评审应当遵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因此,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一般依据的是此准则。 

  而实验室能力认可的依据是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 /T27025-2008),它等同于《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5︰2005),该标准是国际标准组织和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制订的国际标准。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实际上是依照我国的国情和法律法规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改版,在准则中增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定内容(黑体字部分)。但在条款内容上却缺少了两个重要的条款——“服务客户”和“不符合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控制”。而“服务客户”和“不符合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控制”又是质检技术机构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条款。 

  与实验室资质认定相比,实验室能力认可并不是强制性的,它是自愿的,比资质认定更详细、更全面、更加强调实验室能力方面的验证。其中:“服务客户”条款强调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客户非常重视与实验室保持技术方面的良好沟通并获得建议和指导,以及根据结果得出的意见和解释。实验室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应当与客户尤其是大宗业务的客户保持沟通。这种沟通方式是质检技术机构与客户联系的纽带,打通了质检技术机构延伸服务范围,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渠道,体现出质检技术机构服务内容的创新性。 

  “不符合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控制”条款强调在检测和/或校准的工作的任何方面,或工作的结果不符合其程序或与客户达成一致的要求时,实验室应实施既定的政策和程序。当评价表明不符合工作可能再度发生,或对实验室的运作与其政策和程序的符合性产生怀疑时,应立即执行纠正措施程序。“不符合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控制”条款能够确保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以及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通过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体现出质检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性。 

  经上述分析,《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比《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更适合于创新体系的建立。我们应该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一套新的质检技术机构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新体系中还要保留原体系《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特定条款(黑体字部分)的内容。这样,既满足了体系的创新性要求,同时又能适应我国质检工作的实际情况,符合质检技术机构进行资质认定的要求。 

  (二)建立的过程 

  1.调整组织框架 符合体系要求 

  建设创新型质检技术机构的最终目的是拓展质检技术机构的业务范围,提高质检技术机构的技术服务能力,变单一监督型质检技术机构为综合服务型质检技术机构。质检技术机构在履行好产品质量检验和监督的社会职能的同时,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质检技术机构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2006年颁布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黑体字部分4.1.5条款中规定:“实验室及其人员不得参与和检测和/或校准项目有关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制定该条款是为了防止实验室及其人员与其从事的检测和/或校准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这有悖于现在国家鼓励质检技术机构技术创新,创建创新型质检技术机构的政策,但2006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却仍在执行中。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下面是某质检技术机构的一些做法可以作为借鉴和参考:改变原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框架结构,将原有各科室人员进行调整和重组,将具有科技研发能力的科技人员组合在一起,把他们从检测检验工作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工作。增设科研部和情报信息中心,科研部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以及相关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情报信息中心负责信息传播和交流。这样,新的组织框架把检测检验人员与科技服务人员分离成两个独立的部分。检测检验人员不能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信息传播和交流工作;科技服务人员不能从事检测检验工作。因为在检测检验和科技服务之间人员在工作上没有重叠,可以避免因与客户间的利益关系导致检测数据和检测结果的不客观和不公正。但他们都可以从事项目研究、检测方法研究和检测标准制定工作,因为这方面工作上的重叠,不存在与客户间的利益关系。 

  调整后的体系组织框架结构,符合创新体系的管理要求。创新体系业务范围界定图,如图1: 

  2.制定岗位职能 合理配置资源 

  质量体系要素与岗位职能分配表,就是要把不同部门的人员职责合理地分配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要求中去,从而形成的一个网络图。它将职能落实到每一个人,达到职能、权限和相互关系能够得到有序的安排,并保证实施,以满足客户需要和有关管理机构的要求。质量体系要素要求与岗位职能分配表非常重要,它就是质检技术机构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主线索,依照这条主线索,以此网络图为基础,不断地将其扩展、延伸,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这便是质检技术机构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而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条款落实到岗位和人员,通过人的过程控制将方法具体应用到资源中去,也就是质检技术机构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保持和实施的过程。可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对质量体系要素要求与岗位职能分配表的更全面的诠释,而质量体系要素要求与岗位职能分配表又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纲领性目录。 

  创新型质量体系要素要求与岗位职能分配表按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25个条款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特定条款内容分配岗位职能,实现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资源合理配置。 

  3.编制体系文件 保障有效运行 

  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在原体系文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依照创新型质量体系要素要求与岗位职能分配表,确定新的体系文件框架,编写体系文件大纲,并对原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分析和评审,根据其适合性进行筛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能够满足《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是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基础。 

  制度建设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撑。因此,在文件编制过程中,要重视制度建设,组织编写规章制度文件,这些制度能够保证员工工作有章可循、责权清晰。在规章制度文件编制中要增补有关创新方面的制度内容,这些制度要体现出创新要素,能够有效地增强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的热情,激励他们积极地投身到科技创新工作之中。 

  结束语 

  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是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它决定着质量管理体系的层次和水平,决定着质检技术机构未来发展的高度。而对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和落实过程,就是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过程,只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完整、适宜,管理组织框架科学、合理,执行过程中有制度性文件的有效支撑,执行和落实过程便会水到渠成。 

  创建创新型质检技术机构是我国质检部门今后的发展方向,质检技术机构创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益探索,对质检技术机构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具有一定推广和借鉴意义。


来源:中国质量技术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