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以来世界各国集中出台儿童用品安全法规,先后有欧盟、美国、韩国、加拿大、埃及等10余个国家地区出台13部相关法规,对进口儿童用品加严管制措施。
法规频繁修订和实施呈现三大特点
从各国修订情况看,欧美国家以法规形式为主,比如欧盟修订《玩具安全指令》,美国华盛顿州修订《儿童产品安全法》;其他国家和地区以标准为主,比如韩国修订《儿童产品通用安全标准》,澳大利亚实施《机动车用儿童约束系统新强制性标准》等。这些法规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聚焦产品安全。从法规内容上看,修订内容都集中在保护消费者安全使用上,比如美国出台通过框架式儿童背带强制性安全标准, 它涵盖有关消费者消费危害的相关内容,包括尖点、小部件、涂料含铅量、易燃性、开口、露出的螺旋弹簧、锁定装置(对可折叠收藏的背带)、无意折叠(对带有可以随时站立的单支撑背带)、标签、保护性部件、结构完整性、裁剪,剪切等。韩国修订的《儿童产品通用安全标准》提出儿童产品安全要求必须 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危险材料安全要求,主要为禁用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石绵等;另一方面是物理安全要求,主要为小零件、尖端、锐边、磁铁等。
二是抬高准入门槛。从法规要求上看,不断加严有害物质限量要求,从而提高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比如:欧盟修订REACH法规关于儿童用品中重金属铅的限量要求,拟禁止将铅含量超过0.05%(或0.05μg/cm2)的可以被儿童放入口中的物品投放市场销售。法国将玩具拼图垫中的甲酰胺禁令延长12个月,按照该禁令,进入法国市场的玩具拼图地垫,甲酰胺含量在200 毫克/千克以内。
三是加强产品监管。新法规实施后,各国均在口岸或者市场开展产品监管,对不符合法规的产品,实施禁止入境、强制下架、强制召回等措施。今年前14个星期,欧盟通过REPAX系统,共通报产品345批,其中儿童用品就有116批,占比33.6%。其中由于有害化学物质和有害微生物造成的通报有53批,占所有被通报儿童用品40%以上。今年一季度,美国通报我出口产品22批,其中被通报儿童用品9批,占比40.9%。数据表明,儿童用品正在成为欧美主要监管对象。
应对法规生效,企业须“软硬兼施”
面对国外儿童法规频繁生效的严峻形势,宁波检验检疫局专家认为,出口企业既要从管理入手,加强风险管控提升管理“软实力”,也需要加大检验检测的技术能力建设,做强质量控制技术“硬实力”:
在管理“软实力”方面,要加强国外最新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搜集,确保企业掌握最新产品要求;要加强供应商管理,对油漆、涂料、PVC等高风险的原料供应商实施严格考核,重点考查其工艺中是否使用有害化学物质,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要加强过程管理,对各类危害展开溯源和分析,在生产过程中设计关键控制点,加强对各关键控制点监控力度,从源头上控制产品危害。 在技术“硬实力”方面,要加强技术研发,努力改造传统落后工艺,特别要加强研发新材料、研究新工艺,寻找可替代、可运用的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要提升企业检验检测能力,改变之前单一加工制造模式,大型企业要加强企业实验室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检验检测人才培养,促进实验室资质提档升级,中小型企业要积极筹建或合作共建企业实验室,提高自身检验检测能力,应对国外日新月异的产品技术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