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毛皮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貂、狐、貉等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在整个产业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使我国毛皮动物养殖行业的发展更加规范和透明,同时也让社会公众更加了解行业发展的真实情况,2005年国家林业局委托中国皮革协会牵头起草制定了《毛皮野生动物(兽类)驯养繁育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并于当年发布。
《暂行规定》现已运行10年,貂、狐、貉等毛皮动物养殖行业在规范引导下取得了长足进步。为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的新需要,促进我国貂、狐、貉等毛皮动物养殖行业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缩小与养殖强国之间的差距,优化我国毛皮产业结构,促进养殖行业转型升级,国家林业局于2013年委托中国皮革协会对《暂行规定》进行重新修订,并将此规定改为《貂、狐、貉饲养繁育利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
目前,已形成报批稿并报送国家林业局,预计将在今年年内发布实施。该《技术规范》修订工作历时两年,为使其更加符合我国毛皮动物养殖行业现状,并对国内养殖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皮革协会成立了修订专家工作小组,同时邀请国际毛皮协会和欧美知名的养殖行业专家参与编写。专家小组对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和山东等养殖主产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远赴丹麦和芬兰学习先进养殖管理经验。修订后的标准进一步强调了我国貂、狐、貉饲养繁育过程中动物福利的重要性,为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术规范》基本与国际通行标准相一致。为充分体现我国貂、狐、貉饲养繁育过程中的动物福利要求,特别强化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在专业人员要求方面,突出和强调了相关从业人员需具备辨别毛皮动物饲养过程中的健康状况等能力;在场区建设方面,细化了棚舍、笼舍等尺寸的要求,例如貂棚舍棚脊高(2.6~2.8)米,棚檐高(1.4~1.6)米,棚宽(3.5~4.0)米,棚间距(3.5~4.0)米;狐棚舍棚脊高3米,棚檐高1.7米,棚宽(4.0~5.0)米,棚间距(3.0~4.0)米;貉棚舍棚檐高(1.5~2)米,棚宽(3.0~4.0)米,棚间距(3.0~4.0)米。
同时也对饲料间、兽医室、隔离区、化粪池及垃圾处理场、噪声控制、种群繁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饲养管理方面,增加了观察、喂食、防止毛皮动物意外伤害或危害的新内容;在卫生防疫方面,细化了进出管理、卫生消毒要求,增加了“患病或受伤动物的医疗护理”“药物管理”规定;在处死(促其死亡的方法)和取皮加工方面,采用国际通行的“电击法”“药物法”和“窒息法”等文明方法,并特别强调了“剥皮前的检查”要求;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对土壤、水源、空气等环境的污染”的原则性要求;尤其在动物保护方面,强调了“在貂、狐、貉饲养、繁育、利用的整个过程中,应关注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
《技术规范》的发布,对我国貂、狐、貉等毛皮动物养殖户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助于其向规范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对我国毛皮动物养殖行业来说,不但有利于缩小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差距,而且将促进行业向更加健康、文明和可持续方向发展;从国家层面来说,对于提升行业整体形象、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